|     
        一、中医对肥胖症的病因与分型
 肥胖病的病因、病机措综复杂。根据文献和临床实践,以中医的角度看,其病因主要是湿、痰、水、瘀(脂)。有先天禀赋因素,也有后天饮食情志因素。从脏腑辨证分析,主要是人体正气的虚衰,以脾胃机能失调、阳气虚损为本,涉及肝肾功能失调,在此基础上产生痰浊水湿气滞血瘀的一个本虚标实的综合症。可因性别、年令、饮食、情志的不同而有各种的表现。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:
 
 类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主要表现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治疗方法
 
 脾虚湿痰型        饮食不多,体肥臃肿,胸闷憋气,气短乏力,       健脾除湿化痰
 体重倦怠,汗多,有人可出现下肢浮肿或闭经.
 多见于中老年肥胖者.
 
 胃热滞脾型        多食消谷善肌,体肥健壮,面色红润,大便秘结.   宜清胃通腑
 多见于青少年及产后肥胖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凉血润肠
 
 
 气滞血瘀型        烦躁易怒,胸肋胀痛,月经不调,大便偏干,       宜蔬肝理气
 失眠多梦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化瘀消胖
 
 
 脾肾阳虚型        肥胖,颜面虚浮,头昏眼花,腰膝酸软,腹胀便溏,  宜温肾壮阳
 阳萎阴寒.常合并高血压,冠心病,糖尿病.       健脾消胖
 
 二、西医对肥胖症的病因与分型
 
 西医认为肥胖症总体上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二大类。
 
 1.非疾病引起的肥胖称为单纯性肥胖。又分两种:体质性肥胖和过食性肥胖。体质性肥胖即双亲肥胖,由于遗传,机体脂肪细胞数目增多而造成的。这与25岁以前营养过度有关。这些人物质代谢过程比较慢,比较低,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。过食性肥胖也称获得性肥胖,是由于成年后有意或无意的过多饮食,特别是由于油腻食品,使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身体生长和活动的需要,转化为脂肪,促进脂肪细胞肥大与脂肪细胞数量增加,脂肪大量堆积而致。
 
 2.由疾病引起的肥胖则称为继发性肥胖。常见的有:(1)丘脑性肥胖; (2)内分泌肥胖;(3)遗传性肥胖。
 
 除上述原因外,肥胖症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、饮食习惯、年龄、性别、活动量的大小等均有一定关系。精神受刺激,用激素类药物等也可引起肥胖。
 
  
 
 |